欢迎光临精强(天津)试验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诚信促进发展,实力铸就品牌
服务热线:

18522430527

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GB/T 50080-2002

GB/T 50080-2002

更新时间: 2012-12-27  点击次数: 9463次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P                                               GB/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method of performance on 

ordinary fresh concrete 

  

2003-01-10发布                     2003-06-01 实施 

                    

第 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me thod of perform ance 

on ordinary fresh concrete 

 

GB/T 50080━200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工日期: 2003 日 

 

 

第 2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102 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080—

2002,自 2003 日起实施。原《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 80—85

同时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110

第 3  页 

 

                       

前   言 

    根据建设部《根据1998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8

94号)的要求,标准组在广泛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标准、广泛征求

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 80—85进行了修

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拌合物取样及试样的制备;稠度试验;

结时间试验;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拌合物含气量试验;

配合比分析试验;附录增实因数法。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删除原标准中水压法测量混凝土含气量的试验方法;2.对原

标准中其他试验方法从技术上加以修订,使其更适用、完善;3.由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增加了坍落扩展度试验、凝结时间试验、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增实因数法试验;4.

标准中的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分析由只能分析水灰比扩展成能分析配合比四大组分

的较实用的试验方法;5.对试验仪器设备提出了标准化要求;6.增加了试验报告应包括

的内容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

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

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100013:Jgbzcabr

vip.sina.com  )。 

本标准编制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 

第 4  页 

 

                       

杭州应用工程学院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 

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戎君明  李可长  黄小平  姚燕  杨  静  李启令  黄政宇  钟美秦  

林力勋  李家康  顾政民  陶立英 

 

 

 

第 5  页 

 

                       

 

目  次 

 

前   言........................................................... 4  

1   总        则...................................................... .7 

2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 8  

2.1   取    样..................................................... 8  

2 . 2   试样的制备 .................................................. 8  

2.3   试  验  记  录................................................. 8  

3   稠  度  试  验.................................................... 9  

3 . 1   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 ........................................ 9  

3 . 2   维勃稠度法 ................................................. 10 

4   凝结时间试验.................................................. 11 

5   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 ............................................ 13 

5.1   泌  水试  验................................................. 13 

5 . 2   压力泌水试验 ............................................... 15 

6   表观密度试验.................................................. 17 

7   含气量试验.................................................... 18 

8   配合比分析试验 ................................................ 22 

附录A   增实因数法................................................ 28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31 

第 6  页 

 

                       

1   总     则  

1.0.1  为进一步规范混凝土试验方法,提高 混凝土试验精度和试验水平,并在检

验或控制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时,有一个统一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普通混凝 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包括取样及试样

制备、稠度试验、凝结时间试验、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含气量试验和

配合比分析试验。 

1.0.3   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所做的试验,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委托单位提供的内容: 

1)委托单位名称; 

2)工程名称及施工部位; 

3)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 

4)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5)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检测单位提供的内容: 

1)试样编号; 

2)试验日期及时间; 

3)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4)环境温度和湿度; 

5)原材料的品种、规格、产地和混凝土配合比及其相应的试验编号; 

6)搅拌方式; 

7)混凝土强度等级; 

8)检测结果; 

9) 说明的其他内容。 

1.0.4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按现行

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 7  页 

 

第 8  页 

                       

2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2.1  取    样 

2.1.1   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上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

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 倍;且宜不小于20L。 

2.1.2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

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 处、1/7 处和3/4 处之间分别取样,从*次取样到zui

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 

2.1.3   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2.2  试样的制备 

2.2.1   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

用材料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注: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所用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保持一

致。 

2.2.2   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度:骨料为±l%;水、

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均为±0.5%。 

2.2.3  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中的有

关规定。 

2.2.4   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2.3  试 验 记 录 

2.3.1  取样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取样日期和时间; 

工程名称、结构部位; 

混凝土强度等级; 

取样方法; 

试样编号; 

试样数量; 

环境温度及取样的混凝土温度。 

2.3.2   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除应记录以上内容外,还应记录下列内容: 

 

                       

试验室温度; 

各种原材料品种、规格、产地及性能指标; 

混凝土配合比和每盘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3   稠  度  试  验  

3.1  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 

3.1.1   本方法适用于骨料zui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

物稠度测定。 

    3 .1.2  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试验所用的混凝土坍落度仪应符合《混凝土坍落度仪》

JG 3021 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 

3.1.3  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在坍落度筒内壁 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水

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

固定的位置。 

    2 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

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

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

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

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

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 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

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

内完成。 

    4 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zui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

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

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

录备查。 

第 9  页 

 

                       

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

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

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 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zui终的zui大直

径和zui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

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如果发现粗骨料在中央集堆或边缘有水泥浆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

好,应予记录。 

3.1.4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至1mm,结果

表达修约至5mm。 

3.1.5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第1.0.3 条的内容外,尚应

报告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值或坍落扩展哀值。 

3.2  维勃稠度法 

3.2.1   本方法适用于骨料zui大粒径不大于40mm,维勃稠度在530s之间的混凝土

拌合物稠度测定。坍落度不大于50mm或干硬性混凝土和维勃稠度大于30s 的特干硬性混

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可采用附录增实因数法来测定。 

    3 .2.2  维勃稠度试验所用维勃稠度仪应符合《维勃稠度仪》JG 3043中技术要求的

规定。 

3.2.3   维勃稠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维勃稠度仪应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用 湿布把容器、坍落度筒、喂料斗内壁及其

他用具润湿; 

将喂料斗提到坍落度筒上方扣紧,校正 容器位置,使其中心与喂料中心重合,然

后拧紧固定螺丝; 

把按要求取样或制作的混凝土拌合物试样用小铲分三层经喂料斗均匀地装入筒

内,装料及插捣的方法应符合第3.1.3 条中第款的规定; 

把喂料斗转离,垂直地提起坍落度筒, 此时应注意不使混凝土试体产生横向的扭

动; 

第 10  页 

 

                       

拧紧定位螺钉,并检查测杆螺钉是否已经*放松; 

在开启振动台的同时用秒表计时,当振 动到透明圆盘的底面被水泥浆布满的瞬间

停止计时,并关闭振动台。 

3.2.4  由秒表读出时间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维勃稠度值,至 1s。 

3.2.5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第 1.0.3 条的内容外,尚应

报告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值。 

4  凝结时间试验 

4.0.1   本方法适用于从混凝土拌合物中筛出的砂浆用贯入阻力法来确定坍落度值

不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测定。 

4.0.2   贯入阻力仪应由加荷装置、测针、砂浆试样筒和标准筛组成,可以是手动的,

也可以是自动的。贯入阻力仪应符合下列要求: 

加荷装置:zui大测量值应不小于1000N,精度为±10N; 

测针:长为100mm,承压面积为100mm

2

50mm

2

20mm

2

三种测针;在距贯入端25mm

处刻有一圈标记; 

砂浆试样筒:上口径为160mm,下口径为150mm,净高为150mm 刚性不透水的金属

圆筒,并配有盖子; 

标准筛:筛孔为5mm 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试验筛》GB/T 6005规定的金属圆孔筛。 

4.0.3   凝结时间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应从按本标准第章制备或现场取样的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中,用5mm 标准筛筛出

砂浆,每次应筛净,然后将其拌合均匀。将砂浆一次分别装入三个试样筒中,做三个试

验。取样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取样混凝土坍落度大

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时,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

过振;用捣棒人工捣实时,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轻

敲打筒壁,直至插捣孔消失为止。振实或插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10mm

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第 11  页 

         

    2 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20±2℃的环境中或现场同条件下待试,

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20±2℃。现场同条件测试时,应与现

场条件保持一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进行贯入试验外,试样筒应始终

加盖。 

 

                       

    3 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

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试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4 在每次测试前2min,将一片20mm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去表

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地复原。 

    5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

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mm 深度,记录贯入压力,至10N;记录测试时间,

lmin;记录环境温度,至0.5℃。 

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mm。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

小于25mm。 

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a之间应至少进行次,直至贯入阻力大于28MPa 为止。 

    8 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砂浆凝结状况,适时更换测针,更换测针宜按表4.0.3 选用。 

4.0.3   测针选用规定表 

贯入阻力(MPa)  0.23.5  3.520  2028 

测针面积(mm

2

)  100  50  20 

4.0.4   贯入阻力的结果计算以及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确定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贯入阻力应按下式计算: 

         

A

P

f

PR

=         4.0.4-1) 

式中   ——贯入阻力(MPa); 

PR

f

P ——贯入压力(N); 

A ——测针面积(mm

2

)。 

    计算应至0.1MPa。 

凝结时间宜通过线性回归方法确定,是将贯入阻力 和时间分别取自然对数In

( )和In( )然后把In( )当作自变量,In)当作因变量作线性回归得到

回归方程式: 

PR

f

PR

f t

PR

f

       In=  In( )     (4.0.4-2)                B A +

PR

f

式中 t ——时间(min); 

PR

f ——贯入阻力(MPa); 

——线性回归系数。  B

第 12  页 

 

                       

    根据式4.0.4-2 求得当贯入阻力为3.5MPa时为初凝时间,贯入阻力为28MPa 时为

终凝时间: 

s

e

           t        4.0.4-3) 

)) 5. 3( ( BIn A

s

e

+

=

           t        4.0.4-4) 

)) 28 ( ( BIn A

e

e

+

=

式中  t ——初凝时间(min);  s

e

t ——终凝时间(min); 

——式(4.0.4-2)中的线性回归系数。  B

    凝结时间也可用绘图拟合方法确定,是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经过的时间为横坐标

(至1min),绘制出贯入阻力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以3.5MPa28MPa 划两条平

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分别与曲线相交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和终

凝时间。 

    3 用三个试验结果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此次试验的初凝和终凝时

间。如果三个测值的zui大值或zui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0%,则以中间

值为试验结果;如果zui大值和zui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0%时,则此次试验无

效。 

凝结时间用hmin表示,并修约至5min。 

4.0.5   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第1.0.3 条的内容外,

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每次做贯入阻力试验时所对应的环境温 度、时间、贯入压力、测针面积和计算出

来的贯入阻力值。 

    2 根据贯入阻力和时间绘制的关系曲线。 

    3 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5  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 

5.1  泌 水试 验 

第 13  页 

 

                       

试样筒:符合本标准第6.0.2 条中第款,容积为5L的容量筒并配有盖子; 

台秤:称量为50kg、感量力50g; 

量筒:容量为10mL50mL100mL 的量筒及吸管; 

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室用振动台》JG/T 3020 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捣棒:应符合本标准第3.1.2 条的要求。 

5.1.3  泌水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应用湿布湿润试样筒内壁后立即称量, 记录试样筒的质量,再将混凝土试样装入

试样筒,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有两种: 

1)方法 A:用振动台振实。将试样一次装入试样筒内,开启振动台,振动应持续到

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并使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低于试样筒筒口30±3mm,用抹刀

抹平。抹平后立即计时并称量,记录试样筒与试样的总质量。 

    2)方法 B:用捣棒捣实。采用捣棒捣实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的插

捣次数应为25次;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

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沿容量外壁

敲打510 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并使混凝土

拌合物表面低于试样筒筒口30±3mm,用抹刀抹平。抹平后立即计时并称量,记录试样筒

与试样的总质量。 

    2 在以下吸取混凝土拌合物表面泌水的整个过程中,应使试样筒保持水平、不受振

动;除了吸水操作外,应始终盖好盖子;室温应保持在20±2℃。 

从计时开始后60min 内,每隔10min 吸取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60min 后,每隔

30min1次水,直至认为不再泌水为止。为了便于吸水,每次吸水前2min,将一片35min

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吸水后平稳地复原。吸出的水放入量筒中,记录每次

吸水的水量并计算累计水量,至1mL。 

5.1.4  泌水量和泌水率的结果计算及其确定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泌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A

V

B

a

=        5.1.4-1) 

式中   ——泌水量(mL/mm

a

B

2

); 

V ——zui后一次吸水后累计的泌水量(mL); 

第 14  页 

 

                       

计算应至0.01mL/mm 2。泌水量取三个试样测值的平均值。三个测值中的zui大值

或zui小值,如果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zui

大值和zui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2 泌水率应按下式计算: 

         100

) / (

× =

W

W

G G W

V

B        5.1.4-2) 

          G            5.1.4-3) 

0 1

G G

W

− =

                  

式中    ——泌水率(%);  B

W

V ——泌水总量(mL); 

W

G ——试样质量(g); 

W ——混凝土拌合物总用水量(mL); 

G ——混凝土拌合物总质量(g); 

1

G ——试样筒及试样总质量(g); 

0

G ——试样筒质量(g); 

计算应至l%。泌水率取三个试样测值的平均值。三个测值中的zui大值或zui小值,

如果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zui大值和zui小

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5.1.5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试验记录及其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1.0.3 条要求

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混凝土拌合物总用水量和总质量; 

试样筒质量; 

试样筒和试样的总质量; 

每次吸水时间和对应的吸水量; 

泌水量和泌水率。 

5.2  压力泌水试验 

第 15  页 

 

                       

包括压力表,缸体、工作活塞、筛网等(图5.2.2)。压力表zui大量程 6MPa,zui小分度

值不大于0.1MPa;缸体内径125±0.02mm,内高 200±0.2mm;工作活塞压强为3.2MPa

公称直径为125mm;筛网孔径为 0.315mm。 

捣棒:符合本规程第3.1.2 条的规定。 

    3 量筒:200mL 量筒。 

 

5.2.3   压力泌水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压力泌水仪的缸体容器内,每层的插捣次数应为20次。

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

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沿容器外壁敲打510 次,进

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并使拌合物表面低于容器口以

下约30mm处,用抹刀将表面抹平。 

将容器外表擦干净,压力泌水仪按规定 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给混凝土试样施加压力

3.2MPa,并打开泌水阀门同时开始计时,保持恒压,泌出的水接入200mL 量筒里;加

压至10s 时读取泌水量Vi0,加压至 140s时读取泌水量V140。 

第 16  页 

 

                           

           100

140

10

× =

V

V

B

V

       (5.2.4)                

式中   ——压力泌水率(%);  V

B

10

V ——加压至10s 时的泌水量(mL); 

140

V ——加压至140s的泌水量(mL)。 

压力泌水率的计算应至1%。 

5.2.5  混凝土拌合物压力泌水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第 1.0.3  条的内容

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加压至10s 时的泌水量V10,和加压至 140s时的泌水量V140; 

压力泌水率。 

6  表观密度试验 

6.0.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单位体积质量(即表观密度)。 

6.0.2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装有提手。对骨料zui大粒径不大于40mm的拌合物

采用容积为5L的容量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2mm,筒壁厚为3mm;骨料zui大粒径大

40mm时,容量筒的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骨料zui大粒径的倍。容量筒上缘及内壁应光

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 

容量筒容积应予以标定,标定方法可采用一块能覆盖住容量筒顶面的玻璃板,先称

出玻璃板和空桶的质量,然后向容量筒中灌入清水,当水接近上日时,一边不断加水,

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盖严,应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带入任何气泡;然后擦净玻璃

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分,将容量筒连同玻璃板放在台称上称其质量;两次质量之差(kg

即为容量筒的容积L; 

台秤:称量50kg,感量50g; 

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室用振动台》JG/T 3020 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捣棒:应符合规程第3.1.2 条的规定。 

6.0.3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用湿布把容量筒内外擦干净,称出容量筒质量,至50g。 

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应根据拌合物的稠度而定。坍落度不大于 70mm 的混凝土,

第 17  页 

 

                       

用振动台振实为宜;大于70mm的用捣棒捣实为宜。采用捣棒捣实时,应根据容量筒的大

小决定分层与插捣次数:用5L 容量筒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的插捣次数

应为25次;用大于5L的容量筒时,每层混凝土的高度不应大于100mm,每层插捣次数应

按每10000mm

2

截面不小于12次计算。各次插捣应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

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

用橡皮锤轻轻沿容器外壁敲打510 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

大气泡为止。 

    采用振动台振实时,应一次将混凝土拌合物灌到高出容量筒回。装料时可用捣棒稍

加插捣,振动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混凝土,振动直至表面出浆为止。 

用刮尺将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刮去 ,表面如有凹陷应填平;将容量筒外壁擦

净,称出混凝土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至50g。 

6.0.4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的计算应按下式计算: 

            1000

2 1

×

=

V

W W

h

γ       6.0.4) 

式中    ——表观密度(kg/m

h

γ

3

); 

1

W ——容量筒质量(kg); 

2

W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V ——容量筒容积(L)。 

试验结果的计算至10kg/m

3

。 

6.0.5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第1.0.3 条的内容外,

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容量筒质量和容积; 

容量筒和混凝土试样总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 

7  含气量试验 

7.0.1   本方法适于骨料zui大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定。 

7.0.2   含气量试验所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 18  页 

         

含气量测定仪:如图7.0.2 所示,由容器及盖体两部分组成。容器:应由硬质、

 

                       

不易被水泥浆腐蚀的金属制成,其内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3.21 ,内径应与深度相等,

容积为7L。盖体:应用与容器相同的材料制成。盖体部分应包括有气室、水找平室、加

水阀、排水阀、操作阀、进气阀、排气阀及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为00.25MPa,精度

0.01MPa。容器及盖体之间应设置密封垫圈,用螺栓连接,连接处不得有空气存留,并

保证密闭; 

不易被水泥浆腐蚀的金属制成,其内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3.21 ,内径应与深度相等,

容积为7L。盖体:应用与容器相同的材料制成。盖体部分应包括有气室、水找平室、加

水阀、排水阀、操作阀、进气阀、排气阀及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为00.25MPa,精度

0.01MPa。容器及盖体之间应设置密封垫圈,用螺栓连接,连接处不得有空气存留,并

保证密闭; 

mµmµ

捣棒:应符合本规程第3.1.2 条的规定;  捣棒:应符合本规程第3.1.2 条的规定; 

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室用振动台》JG/T 3020 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室用振动台》JG/T 3020 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台秤:称量50kg,感量50g;  台秤:称量50kg,感量50g; 

橡皮锤:应带有质量约250g的橡皮锤头。  橡皮锤:应带有质量约250g的橡皮锤头。 

7.0.3   在进行拌合物含气量测定之前,应先按下列步骤测定拌  7.0.3   在进行拌合物含气量测定之前,应先按下列步骤测定拌 

合物所用骨料的含气量: 

应按下式计算每个试样中粗。细骨料的质量: 

            s s

m

V

′ × =

1000

m        7.0.3-2)               

           

g g

m

V

′ × =

1000

m       7.0.3-1) 

式中  、 ——分别为每个试样中的粗、细骨料质量(kg); 

g s

m

g

m ′ 、 ——分别为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中粗、细骨料质量(kg); 

s

m ′

第 19  页 

 

                       

V ——含气量测定仪容器容积(L)。 

    2 在容器中先注入 1/3 高度的水,然后把通过 40mm 网筛的质量为 、 的粗、细

骨料称好、拌匀,慢慢倒入容器。 

g

m

s

m

水面每升高25mm左右,轻轻插捣10次,并略予搅动,以排除夹杂进去的空气,加

料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水面高出骨料的顶面;骨料全部加入后,应浸泡约5min,再用橡皮

锤轻敲容器外壁,排净气泡,除去水面泡沫,加水至满,擦净容器上口边缘;装好密封

圈,加盖拧紧螺栓; 

关闭操作阀和排气阀,打开排水阀和加 水阀,通过加水阀,向容器内注入水;当

排水阀流出的水流不含气泡时,在注水的状态下,同时关闭加水阀和排水阀; 

开启进气阀,用气泵向气室内注入空气,使气室内的压力略大于0.1MPa,待压力

表显示值稳定;微开排气阀,调整压力至0.1MPa,然后关紧排气阀; 

开启操作阀,使气室里的压缩空气进入容器,待压力表显示值稳定后记录示值 ,

然后开启排气阀,压力仪表示值应回零;重复以上第7.0.3 条第款和第7.0.3 条第5

款的试验,对容器内的试样再检测一次记录表值 ; 

1 g

P

2 g

P

若 和 的相对误差小于0.2%时,则取 和 的算术平均值,按压力与含气

量关系曲线(见本标准第7.0.6 条第款)查得骨料的含气量(0.1%);若不满足,

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测得压力值 (MPa)。当 与 、 中较接近一个值的相对

误差不大于0.2%时,则取此二值的算术平均值。当仍大于0.2%时,则此次试验无效,应

重做。 

1 g

P

2 g

P

1 g

P

3 g

P

2 g

P

1 g

P

3 g

P

2 g

P

7.0.4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用湿布擦净容器和盖的内表面,装入混凝土拌合物试样; 

捣实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当拌合物坍落度大于70mm时,宜采用手工插捣,当

拌合物坍落度不大于70mm时,宜采用机械振捣,如振动台或插入或振捣器等;用捣棒捣

实时,应将混凝土拌合物分层装入,每层捣实后高度约为1/3 心容器高度;每层装料

后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25次,捣棒应插透本层高度,再用木锤沿容器外壁重击10

15次,使插捣留下的插孔填满。zui后一层装料应避免过满; 

第 20  页 

 

                       

表面出浆即止,不得过度振捣; 

若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实,应避免振动器触及容器内壁和底面; 

在施工现场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时,应采用与施工振动频率相同的机械方法捣

实; 

捣实完毕后立即用刮尺刮平,表面如有 凹陷应予填平抹光;如需同时测定拌合物

表观密度时,可在此时称量和计算;然后在正对操作阀孔的混凝土拌合物表面贴一小片

塑料薄膜,擦净容器上口边缘,装好密封垫圈,加盖并拧紧螺栓; 

关闭操作阀和排气阀,打开排水阀和加 水阀,通过加水阀,向容器内注入水;当

排水阀流出的水流不含气泡时,在注水的状态下,同时关闭加水阀和排水阀; 

然后开启进气阀,用气泵注入空气至气室内压力略大于0.1MPa,待压力示值仪表

示值稳定后,微微开启排气阀,调整压力至0.1MPa,关闭排气阀; 

开启操作阀,待压力示值仪稳定后,测得压力值 (MPa); 

01

P

开启排气阀,压力仪示值回零;重复上述56的步骤,对容器内试样再测一次

压力值 (MPa); 

02

P

若 和 的相对误差小于0.2%时,则取 、 的算术平均值,按压力与含气

量关系曲线查得含气量 (至0.1%);若不满足,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测得压力

值 (MPa)。 

01

P

02

P

01

P

02

P

0

A

03

P

    当 与 、中较接近一个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2%时,则取此二值的算术平均

值查得 ;当仍大于0.2%,此次试验无效。 

03

P

0

A

01

P

02

    7.0.5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应按下式计算: 

                  (7.0.5) 

g

A A A − =

0

式中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  A

0

A ——两次含气量测定的平均值(%); 

g

A ——骨料含气量(%)。 

    计算至0.1%。 

第 21  页 

 

                       

1)擦净容器,并将含气量仪全部安装好,测定含气量仪的总质量,测量至50g; 

2)往容器内注水至上缘,然后将盖体安装好,关闭操作阀和排气阀,打开排水阀和

加水阀,通过加水阀,向容器内注入水;当排水阀流出的水流不含气泡时,在注水的状

态下,同时关闭加水阀和排水阀,再测定其总质量;测量至50g; 

3)容器的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1000

1 2

×

=

w

m m

ρ

V       7.0.6) 

式中   V ——含气量仪的容积(L); 

1

m ——干燥含气量仪的总质量(kg); 

2

m ——水、含气量仪的总质量(kg); 

w

ρ ——容器内水的密度(kg/m

3

)。 

计算应至0.01L。  

含气量测定仪的率定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第 7.0.4 条中第条至第条的操作步骤测得含气量为时的压力值; 

2)开启排气阀,压力示值器示值回零;关闭操作阀和排气阀,打开排水阀,在排水

阀口用量筒接水;用气泵缓缓地向气室内打气,当排出的水恰好是含气量仪体积的l%时。

按上述步骤测得含气量为l%时的压力值; 

3)如此继续测取含气量分别为 2%3%4%5%6%7%8%时的压力值: 

4)以上试验均应进行两次,各次所测压力值均应至 0.01MPa; 

5)对以上的各次试验均应进行检验,其相对误差均应小于 0.2%;否则应重新率定; 

6)据此检验以上含气量 0l%8%共 次的测量结果,绘制含气量与气体压力

之间的关系曲线。 

7.0.7  气压法含气量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第 1.0.3 条的内容外,还应包括

以下内容: 

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含气量; 

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 

8  配合比分析试验 

第 22  页 

 

                       

砂、石)的含量,但不适用于骨料含泥量波动较大以及用特细砂、山砂和机制砂配制的

混凝上。 

8.0.2   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水洗分析法使用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广口瓶:容积为2000mL的玻璃瓶,并配有玻璃盖板; 

台秤:称量50kg、感量50g 和称量10kg、感量5g各一台; 

托盘天平:称量5kg,感量 5g, 

试样筒:符合本标准第6.0.2 条中第款要求的容积为5L10L 的容量筒并配有

玻璃盖板; 

标准筛 孔径为 5mm 0.16mm标准筛各一个。 

8.0.3   在进行本试验前,应对下列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有关试验项目的测定: 

水泥表观密度试验,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进行。 

    2 粗骨料、细骨料饱和面干状态的表观密度试验,按《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

检验方法》JGJ 52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进行。 

    3 细骨料修正系数应按下述方法测定:向广口瓶中注水至筒口,再一边加水一边徐

徐推进玻璃板,注意玻璃板下不带有任何气泡,盖严后擦净板面和广口瓶壁的余水,如

玻璃板下有气泡,必须排除。测定广口瓶、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后,取具有代表性的两

个细骨料试样,每个试样的质量为2kg,至 5g。分别倒入盛水的广口瓶中,充分搅

拌、排气后浸泡约半小时;然后向广口瓶中注水至筒口,再一边加水一边徐徐推进玻璃

板,注意玻璃板下不得带有任何气泡,盖严后擦净板面和瓶壁的余水,称得广口瓶、玻

璃板、水和细粗骨料的总质量;则细骨料在水中的质量为: 

            m       8.0.3-1) 

p ks ys

m m − =

式中  m ——细骨料在水中的质量(g); 

ys

ks

m ——细骨料和广口瓶、水及玻璃板的总质量(g); 

p

m ——广口瓶、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g); 

应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计算应至1g。 

然后用0.16mm的标准筛将细骨料过筛,用以上同样的方法测得大于0.16mm细骨料

在水中的质量: 

第 23  页 

 

                       

式中   m ——大于0.16mm的细骨料在水中的质量(g); 

1 ys

1 ks

m ——大于0.16mm的细骨料和广口瓶、水及玻璃板的总质量(g); 

p

m ——广口瓶、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g)。 

应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计算应至1g。 

细骨料修正系数为: 

            

1 ys

ys

s

m

m

= C         

式中   C ——细骨料修正系数; 

s

ys

m ——细骨料在水中的质量(g); 

1 ys

m ——大于0.16mm的细骨料在的水中的质量(g)。 

计算应至0.01。 

8.0.4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章的规定进行。 

2  当混凝土中粗骨料的zui大粒径≤40mm 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量≥20L,混凝土

中粗骨料zui大粒径>40mm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量≥40L。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分析时,当混凝土中粗骨料zui大粒径≤40mm时,每份取12kg

试样;当混凝土中粗骨料的zui大粒径>40mm时,每份取15kg试样。剩余的混凝土拌合物

试样,按本标准第章的规定,进行拌合物表观密度的测定。 

8.0.5   水洗法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整个试验过程的环境温度应在1525℃之间,从zui后加水至试验结束,温差不应

超过2℃。 

    2 称取质量为的混凝土拌合物试样,至50g 井应符合本标准8.0.4 条中的有

关规定;然后按下式计算混凝土拌合物试样的体积; 

0

           

ρ

0

m

= V       8.0.5-1) 

式中  V ——试样的体积(L); 

0

m ——试样的质量(g); 

第 24  页 

 

                       

ρ ——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g/cm

3

)。 

计算应至1g/cm

3

。 

把试样全部移到5mm 筛上水洗过筛,水洗时,要用水将筛上粗骨料仔细冲洗干净,

粗骨料上不得粘有砂浆,筛下应备有不透水的底盘,以收集全部冲洗过筛的砂浆与水的

混合物;称量洗净的粗骨料试样在饱和面干状态下在的质量mg,粗骨料饱和面干状态表

观密度符号为 ,单位g/m

g

ρ

3

。 

将全部冲洗过筛的砂浆与水的混合物全 部移到试样筒中,加水至试样筒三分之二

高度,用棒搅拌,以排除其中的空气;如水面上有不能破裂的气泡,可以加入少量的异

丙醇试剂以消除气泡;让试样静止10min 以使固体物质沉积于容器底部。加水至满,再

一边加水一边徐徐推进玻璃板,注意玻璃板下不得带有任何气泡,盖严后应擦净板面和

筒壁的余水。称出砂浆与水的混合物和试样筒、水及玻璃板的总质量。应按下式计算细

砂浆的水中的质量: 

           m        8.0.5-2) 

D k m

m m − = ′

式中   m ——砂浆在水中的质量(g); 

m

k

m ——砂浆与水的混合物和试样筒、水及玻璃板的总质量(g); 

D

m ——试样筒、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g)。 

计算应至1g。 

将试样筒中的砂浆与水的混合物在0.16mm筛上冲洗,然后将在0.16mm筛上洗净

的细骨料全部移至广口瓶中,加水至满,再一边加水一边徐徐推进玻璃板,注意玻璃板

下不得带有任何气泡,盖严后应擦净板面和瓶壁的余水;称出细骨料试样、试样筒、水

及玻璃板总质量,应按下式计算细骨料在水中的质量: 

            m       (8.0.5-3)  ) (

p cs s s

m m C − = ′

式中  m ——细骨料在水中的质量(g); 

s

s

C ——细骨料修正系数; 

cs

m ——细骨料试样、广口瓶、水及玻璃板总质量(g); 

第 25  页 

 

                       

计算应至1g。 

8.0.6  混凝土拌合物中四种组分的结果计算及确定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中四种组分的质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1)试样中的水泥质量应按下式计算: 

          

1

) (

× ′ − ′ =

c

c

s m c

m m

ρ

ρ

m        8.0.6-1) 

式中  m ——试样中的水泥质量(g); 

c

m

m ′ ——砂浆在水中的质量(g); 

s

m ′ ——细骨料在水中的质量(g); 

c

ρ ——水泥的表观密度(g/cm

3

)。 

计算应至1g。 

    2)试样中细骨料的质量应按下式计算: 

          

1 −

× ′ =

s

s

s s

m

ρ

ρ

m        8.0.6-2) 

式中  m ——试样中细骨料的质量(g); 

s

s

m ′ ——细骨料在水中的质量(g); 

s

ρ ——处于饱和面干状态下的细骨料的表观密度(g/cm

3

)。 

计算应至1g。 

3)试样中的水的质量应按下式计算: 

         m      8.0.6-3)  ) (

0 c s g w

m m m m + + − =

式中   m ——试样中的水的质量(g); 

w

0

m ——拌合物试样质量(g); 

g

、 、 ——分别为试样中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泥的质量(g)。 

s

m

c

m

计算应至1g。  

第 26  页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的单位用量,应按分别按下式计算: 

           1000 × =

V

m

c

C        8.0.6-4) 

           1000 × =

V

m

w

W         8.0.6-5) 

           1000 × =

V

m

g

G         8.0.6-6) 

           1000 × =

V

m

S

s

         (8.0.6-7) 

式中  ——分别为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的单位用量(kg/m S

3

); 

c

、 、 、 ——分别为试样中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的质量(g); 

w

m

g

m

s

m

V ——试样体积(L)。 

以上计算应至1kg/m

3

。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测定值,两次试验结果差值的值应符

合下列规定:水泥:≤6kg/m

3

;水:≤4kg/m

3

;砂:≤20kg/m3 ;石:≤30kg/m

3

,否则此

次试验无效。 

8.0.7     混凝土拌合物水洗法分析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第1 .0.3 条的内容

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试样的质量; 

水泥的表观密度; 

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饱和面干状态的表观密度; 

试样中水泥、水、细骨料和粗骨料的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水,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单位用量; 

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 

 

 

 

 

第 27  页 

 

第 28  页 

                       

附录A  增实因数法 

A.0.1   本方法适用于骨料zui大粒径不大于40mm、增实因数大于1.05的混凝土拌合

物稠度测定。 

A.0.2   增实因数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条件: 

跳桌:应符合《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 2419 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 

台秤:称量20kg,感量20g; 

圆筒: 钢制,内径 150±0.2mm, 高300±0.2mm, 连同提手共重 4.3±0.3kg, 见图

A.0.2-1; 

 

盖板:钢制,直径146±0.1mm,厚6±0.1mm,连同提手共重830±20g,见图A.0.2-1.  

量尺:刻度误差不大于1%,见图A.0.2-2。 

A.0.3  增实因数试验用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应按下列方法之一确定: 

当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及原材料的表观 密度已知时,按下式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

质量: 

 

                       

     

g s f c w

G S F C W

G S F C W

ρ ρ ρ ρ ρ

+ + + +

+ + + +

× = 003 . 0 Q        A.0.3-1)    

式中   Q ——体积为3000mL时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kg); 

G ——分别为水、水泥、掺合料、细骨料和粗骨料的质量(kg); 

w

ρ 、 、 、 、 ——分别为水、水泥、掺合料、细骨料和粗骨料的表观

密度(kg/m

c

ρ

f

ρ

s

ρ

g

ρ

3

)。 

 

当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及原材料的表观 密度未知时,应按下述方法确定混凝土拌

合物的质量;先在圆筒内装入质量为7.5kg 的混凝土拌合物,无需振实,将圆筒放在水

平平台上,用量筒沿筒壁徐徐注水,并轻轻拍击筒壁,将拌合物中夹持的气泡排出,直

至筒内水面与筒口平齐;记录注入圆筒中的水的体积,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应按下式计

算: 

第 29  页 

 

                       

式中   Q ——体积为3000mL时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kg); 

V ——圆筒的容积(mL); 

W

V ——注入圆筒中水的体积(mL); 

A ——混凝土含气量。 

计算应至0.05kg。 

A.0.4  增实因数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将圆筒放在台秤上,用圆勺铲取混凝土拌合物,不加任何振动与扰动地装入圆筒,

圆筒内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按本标准附录A.0.3 条规定的方法确定后秤取; 

用不吸水的小尺轻拨拌合物表面,使其 大致成为一个水平面,然后将盖板轻放在

拌合物上; 

将圆筒轻轻移至跳桌台面中央,使跳桌台面以每秒一次的速度连续跳动15次; 

将量尺的横尺置于筒口,使筒壁卡入横 尺的凹槽中,滑动有刻度的竖尺,将竖尺

的底端插入盖板中心的小筒内,读取混凝土增实因数 ,至0.01。  JC

A.0.5  圆筒容积应经常予以校正,校正方法 可采用一块能覆盖住圆筒顶面的玻璃

板,先称出玻璃板和空桶的质量,然后向圆筒中灌入清水,当水接近上口时,一边不断

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盖严,应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带入任何气泡。然后擦

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余水,将圆筒连同玻璃板放在台称上称其质量。两次质量之差(g

即为容量筒的容积(mL)。 

A.0.6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第 1.0.3 条的内容外,尚应

列出增实因素值和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第 30  页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用同: 

正面同采用:; 

反面词采用:不应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反面同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2 条文中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应符合……的规

。 

                  

                  

                  

                  

                  

                  

                  

                  

                  

                  

                  

                  

                  

                  

                  

               

第 31  页